她考过10次托福,光是培训费就十几万了,也就考到了100分(在遍地110、115的年代,这个分数确实有点寒碜);
她申请了12所美国大学,最后只拿到了1所大学的offer,还是排名80+的密歇根州立;
当中国牛娃已经在和美国大学教授、学生侃侃而谈的时候,她得拿着录音笔和手机,把课堂的内容记录下来,回宿舍重新自学N遍;
而即使是努力成这样,她拿到的成绩还是B……那么他的留学故事到底怎么样呢?下面来看看他的留学故事吧
*为方便阅读,以下内容以第一人称表述
学校游学项目宣传册
在我心中埋下了出国读书的种子
和很多留学的同学不一样的是,我准备出国不是因为“我妈叫我留学”,也不是因为“我同学出国了我也要出国”,而是因为一本宣传册。
小学5、6年级的时候,我们学校和加拿大一所小学合作办了一个游学项目,去加拿大20多天需要3万多块钱。那时候,游学还没有现在这样流行,当时我看着宣传册,想着国外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?一定很酷吧!
可惜,我爸妈并没有同意我参加(我小学时3万多还是蛮大笔钱)。
于是,我在日记上写下我沮丧的心情,以及我对去加拿大读书的渴望。
那时候日记还要交给班主任批改,于是班主任给我写了一句:你以后出去的机会还很多。
上了大学后,我有一次去多伦多旅游时,还想起了这句话。
比出国留学更难的
是黑心机构挖的坑
不过,等真正下定决心要出国读书时,我已经初中毕业了。
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,什么叫做留学路上处处是坑、难上加难。
初三毕业后,我去了某校区一个类似留学预热课的暑期班,20天的课程收1万4千元。
看似“定价合理”的课程,但如果让我总结那20多天的学习收获,那就是一句话:光听老师吹牛了,真没学到什么东西(以至于我现在也记不太起来老师具体说了啥)。
更坑的是,有次晚班可能是带我们的老师太累了,就把平板和手机都给我们玩,然后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觉了。
在尝了坑之后,我并没有气馁,而是换了一家本土机构来培训托福、SAT。
在标化这件事儿上,其实我还踩了另一个坑:“提早规划”、“战线过长”(但也可能是我在偏体制内的学校的原因):
虽然身边也有不少大神托福首考就105、110分,但可惜我就是那个从“70分班”报到“90分班”,把课上了一个遍,在考了10次托福后终于蹭上100分的苦命少女。更重要的是,我从高一寒假就开始补托福,到后来一直补到1对1提分班,前前后后至少花了15万+,但分数一直出不来,实在是太苦了。
但现在回想起来,我收效超浅的托福补习还是因为把战线拉得太长了。托福是一个很需要集中准备的事儿(至少对我来说),如果只是假期断断续续的补课就很容易没有效果,浪费了金钱和时间。
就这样,我在大多数学校的截止日期前拿到了不太好看的标化成绩,不过我的申请坑远远没有结束。
我的标化和申请都是在杭州某大机构做的。如果一句话总结,那就是比起申请材料来,标化课已经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。
开头已经讲到,我总共提交了12所左右的学校,最后只拿到了1个录取,还是排名80+的密歇根州立。但我没讲的,是我当时还申请了匹兹堡大学(68位)、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(第71位)和印第安纳的伯明顿(86位)等排名均不是很高的学校,也都被拒了,这就真的要怀疑留学申请机构的水平了啊!
说实话,我并没有太多参与文书创作的过程,文书老师简单问了我一些问题,然后就开始自己操作了。我后来找了其他老师看了我的申请文书(羞愧),对方表示这文章简直是初中生英语水平,甚至很多地方有语法错误!
但在上本科之前,我和我的家人没有太多经验,只是觉得顾问老师写的不会有错的,于是就悲剧了。
我觉得现在很多大中介都是这样的流水线操作,签约前会说他们的文书老师多么的专业,但最后出来的文书也就是淘宝上200块的水准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留个心眼,文书、申请账号等的主动权一定要抓在自己手上。
烧过钱,踩过坑后,我就一边准备去密歇根州立读大学,一边准备转学事宜了。
大学第一堂课
听完我就drop(退课)了
2016年8月,当我踏进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校门时,觉得自己从小种下的留学梦,经过三年的辛苦终于有了阶段性的进展。
但这场留学新人秀,我还是不出所料的扑街了。
除了“不会过马路”和“美国太贵了”之外,最让我印象深刻还是大学第一课,那是一堂社会科学课。
一开始,教授建议大家和旁边的人认识一下。当时的我紧张得不知所措,就很僵硬的坐在那里,旁边的美国同学看我不主动也就不跟我搭话了。
接着教授就开始讲课了,当时我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,脑袋嗡嗡的(心想着当初为什么不更努力一些),只能静静看着ppt。
多重打击之下,我就把这个课drop(退)了。
慢慢地,我发现作为一个留学生的基本素养,就是要主动出击以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。
你要主动参与到小组里面,主动发表意见,不然他们就会把你当空气。但是只要你主动参与小组,他们也会很愿意跟你交流。
此外,为了提升我的口语能力,我在大二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我们学校的English Tutoring Program(英语指导项目)。学校会给我们匹配一个美国学生作为我的Tutor,我们会每周见面一次聊天提高一下口语。慢慢的,我的口语表达提升了,甚至会尝试跟美国学生上课开开玩笑,上课吸收的知识也就越来越快了。
于是在密歇根的两年努力下来,我最后的绩点竟然还不错,甚至有不少课是满绩的(小自豪),并在大三顺利转入波士顿大学经济系。
由于我的转学相对比较顺利(其实是走了个正常申请),在此也就不赘述了,但还是想把一句过来人跟我说过的话分享给大家:每年开学都有很新生说自己要转学,但其实真正转成功的没有很多,你想想是什么原因?
我想了很久才有了自己的答案,人到了一个地方,是会有惰性的,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,熟悉了学校,甚至熟悉了较容易的课程和宽松的给分,自然不愿意走出舒适圈。
但是,我依然决心是要转学的,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做到了(我身边也有同学慢慢放弃了梦想)。
在波士顿
比你会读书的人还比你努力
我来到了排名没有很高(39名)但课程和考试难度全美数一数二,经济和商科都不错的波士顿大学,对面,就是哈佛和MIT!
我当时上了一节通识课——艺术史,这门课让我意识到,波士顿大学曾经“全美GPA最难修”的排名不是闹着玩的。
教授上课的PPT里全是艺术品的图片,没有任何文字内容,口述分享了一节课。
上了一两节课后我都懵了,这考试会是怎么样呢?会不会很难?
果然,到了考试的时候,老师没有发卷子,而是在大屏幕上依次放艺术史的图片,包括8组我们学过的艺术作品和6组我们没有学过的艺术作品,要针对每一组写一篇短论文,对比它们的年代特点并写短论文赏析,而且限时每组8分钟。
记得那次考前的一礼拜,我每天只睡不到4小时,天天整理艺术品年代内容。一直到考试那一天,我早上五点都在背,天还没亮,我听着窗外的车声,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要转学。
怀疑归怀疑,但我内心坚定我的转学是对的。
因为在这里,课程难度高、GPA难拿都不算恐怖,最恐怖的是比你会读书的人比还你努力。
每次深夜还在写作业,连续好几个礼拜没好好睡个觉就差睡在图书馆,逼迫自己写一点都不擅长的论文,但班上那个每次考试都是满分的人也同样在学习;
到了考研季,朋友圈刷的都是学长学姐对于是选康奈尔还是帝国理工的真诚困惑;
在招聘的时候,发现同学们有修3个专业且GPA很高的,有拥有好几份超高含金量实习经历的……
英锐专注教育30年,升学+培训,一站式服务!
免费咨询热线:400-028-8928
地址: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三段1号IFS国际金融中心1号楼13A